赣州中心城市消防专业规划(2014-2030年)
项目名称:《赣州中心城市消防专业规划(2014-2030年)》
项目地点:赣州中心城区
规划范围:总面积约2236平方公里
完成时间:2014年11月
委托编制单位:赣州市城乡规划局
主要参加人员:许五军、张小金、叶胜发、谢葳、邓金平、洪明兰、孙毛、黄金玉、肖龙、曹志荣、刘胤雯、刘乾盛、吴河北、黎江林、钟宇翔
一、规划背景
为科学指导赣州中心城市消防设施建设,落实《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年)》消防建设的部署,按照赣建规【2013】2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城镇消防专业规划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赣州市城乡规划局委托赣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赣州中心城市消防专业规划(2014-2030年)》。项目组通过扎实的现场调研,赴中山、珠海等城市学习取经,历经多轮成果汇报,广泛征求意见,并获得省、市专家指导,不断深化和完善编制内容,历时一年取得成果。
二、规划构思
针对赣州中心城市广袤的范围、复杂的救援需求,项目组提出以下技术思路:
1.四个体系规划。深刻贯彻“防消结合、预防为主”的战略方针,规划提出预防体系、防御体系、保障体系和反馈体系四大体系规划。各体系之间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支撑,形成完善的消防安全网络。
2.两项技术应用。运用火灾风险评估,全面排查火灾风险源,找出城市消防建设薄弱环节,从而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利用GIS技术,建立消防站布局拓扑分析模型,严格执行5分钟内到达责任区边缘的原则,科学地进行消防站布局选址。
3.三个重点研究。针对赣州中心城市三类重点消防区域——历史文化街区、老城建设密集区和南康家具企业密集区,分别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便于实施、行之有效的对策方法。
三、主要内容
1.火灾风险评估
建立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权重,通过15位专家进行打分,经计算得出:赣州中心城市整体火灾风险处于可控制的水平,在采取适当措施后可达到接受水平,风险控制重在局部整改和加强管理。
2.预防体系规划
科学合理布置城市防火隔离带及应急避难场所。建立多层次、多体系防火隔离带和等级体系明确、布局均匀合理的避难疏散场地。将城市建设用地划分为四类消防安全保护区,作为城市消防设施规划建设的依据之一。
优化城市危险源消防安全布局。严格控制易燃易爆危化品总量,进一步优化现有易燃易爆危化品企业布局。引导危化品运输按照不同需求,分别通过过境运输通道和本地生产性危化品运输通道运送。
消除和减少重大火灾隐患。针对八个城市重点消防地区,分别提出消防安全布局要求。包括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和文保单位;大型公共建筑商业区;工业仓储区;南康家具企业密集区;高层建筑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地下空间。
3.救援体系规划
借助GIS技术,构建统筹城乡的消防救援力量体系。规划城市消防站共49个,其中普通消防站35个,特勤消防站6个,战勤保障消防站1个,专业消防站7个。规划消防设施发展备用地5处,远景控制预留消防站3个。新建赣州综合性应急救援训练基地1个,科普教育场馆6个和消防主题公园1个。设置14支政府专职消防队。要求城市社区按每1-1.5万人成立1支志愿消防队,农村地区每个行政村成立1支志愿消防队。
与控规进行衔接,以刚性控制和弹性控制相结合原则,结合国家和省、市相关规范和要求,明确消防站的建设控制指标、装备配备标准和人员配备要求,形成规划图则。
市政消火栓应与市政道路等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同时增补缺失、损坏消火栓,使得建成区消防水源覆盖率达100%。增加消防信息和消防指挥设备建设投入,建立高水平的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完善城市电网建设,加快老旧电网改造,减少电气火灾风险隐患。完善城市道路体系建设,形成内外畅通的消防通道体系。
4.保障体系规划
近期重点推进老城区、棚户区、历史文化街区与文保单位以及南康家具企业密集区消防安全整治,建成城市消防站19个,消防车147辆,消火栓6145个。
形成完善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政府领导、部门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法规保障机制;建立部门、个人责任机制和加强消防教育宣传。
5.反馈体系规划。
面对长期的、动态的规划实施过程,建议形成项目单体火灾风险评估、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和城市消防保障能力评估三方面的反馈机制,根据反馈结果指导规划目标和实施策略的调整和优化。
四、创新与特色
1.注重“防消结合”,完善规划体系。在深刻理解“防消结合、预防为主”的战略方针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预防体系、救援体系、保障体系和反馈体系四个体系规划,四个体系相辅相成,共同构建消防安全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城市抗御灾害综合能力。
2.突出“问题导向”,解决实际困难。规划在城市火灾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增设消防力量、灵活选择消防装备、新增消防水源、疏通消防通道、划定防火分区、设立义务消防组织和加强消防人文宣传等切实可行的策略,解决消防实际困难。
3.消防站布局科学经济、刚柔并济、留有余地。规划借助GIS技术模拟消防车救援出行,严格执行5分钟到达责任区边缘的原则,科学划定消防责任分区。结合城市建设发展时序,规划对近远期消防站用分图则的方式实行定性、定位、定量刚性控制,对远景消防站实行弹性控制,给出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为适应城市建设动态变化、考虑消防设施用地的改扩建需求,规划5处消防设施发展备用地,远景控制预留3处消防站用地。
4.构建多方协同的救援体系,建立统筹城乡的消防组织。规划将消防站分为城市消防站、专业消防站、政府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教育训练基地。针对赣州中心城市森林覆盖率高,规划将森林公安纳入救援力量体系,提出消防救援力量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规划提出推进乡镇、农村和社区消防组织建设,建立网格化工作机制,实现城乡消防一体化发展。
5.注重消防人文环境建设,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通过科学、合理规划消防法律法规体系、消防文化宣传体系、消防教育培训体系、火灾预防的监控机制及其他紧紧围绕人民生产生活的消防保障措施等基础性内容,提升消防人文环境“软实力”,形成人人懂消防、事事讲安全的社会氛围。
五、实施情况
自06版总规实施以来,对赣州城市建设战略引领作用。主要实施情况如下:
1.新建1处消防站,准备建设2处消防站,有效缓解消防责任区过大的不利局面。经开区已建成1处杨梅站,并准备建设高楼站和沙河南站2处消防站,已完成相关报建手续。
2.颁布《赣州市市政消火栓管理办法》,大力改善城市消防水源供给。在本次规划的建议和引导下,《赣州市消火栓管理办法》于2014年正式实施,该办法要求市政消火栓应与市政道路等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目前中心城市已新建和增补大量消火栓,主要分布于河套老城区和章江新区。
3.历史文化街区消防建设稳步推进。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已完成供水管网改造,并按80米保护半径增设了消火栓,开辟了4条消防通道,设置了5处应急避难场所,并结合历史建筑修缮改造提高自身防火能力。南市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正稳步推进,消防建设取得显著效果
4.棚户区改造循序渐进,老城区消防环境明显改善。新赣南路、气压机厂、八0一厂等一大批棚户区改造正有序推进,结合棚户区改造,疏通消防通道、开辟防火间距、增设消火栓、更新城市电网,有效改善老城区消防安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