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县文武坝镇古坊村村庄规划及精准扶贫修建性详细规划
项目名称:会昌县文武坝镇古坊村村庄规划及精准扶贫修建性详细规划
项目起讫时间:2016年1月12日起至2016年4月30日完成
一、规划背景
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并提出坚持政府主导、精准扶贫、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等的基本原则,为扶贫攻坚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略。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对新时期农村建设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和改革要求。
依照国家政策的指示,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省委书记强卫强调确保我省“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战略目标圆满实现。2016年1月16日,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李炳军来到会昌县古坊村调研,要求着力把古坊村移民搬迁安置点打造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点。充分尊重自然,加强环境整治。要选好富民产业,积极探索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等新模式。在此背景下,特编制《会昌县文武坝镇古坊村村庄规划及精准扶贫修建性详细规划》。
二、规划构思
规划充分研究国家新政策、新要求,并结合古坊村优势资源条件,明确了古坊村“郊游新天地,秀美新古坊”的总体发展目标,将其打造成为城郊乡村游的重要目的地,绿色有机农业的示范基地,以此带动乡村发展和共同富裕。
主要规划构思为:
1.主导产业拉动
充分落实一号文件精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以“三有”农产品为主导的绿色经济。同时积极发展城郊乡村游,实现一产与三产融合发展。
2.公共设施推动
加强交通、水利、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教育、医疗等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强化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夯实农村共同迈入小康的服务基础。同时推动科技下乡等科技服务提升。
3.扶贫政策带动
加大扶贫投入,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坚持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相结合,精准安排项目,措施实施到户。通过发展生产、异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扶贫及加强社会保障实现精准扶贫。
4.生态文明联动
在加大扶贫投入,大力建设乡村的同时,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引入绿色环保产业,推广绿色建筑与节能设施,加强农村污水、垃圾等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做到绿色无害化处理。
三、主要内容
规划内容主要包括村域规划和集中建设点详细规划两个部分。
1.村域规划
在空间上,布局结构为“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以古坊河城郊溪河风光带为核心纽带,北翼形成以特色水产、有机蔬菜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片区,南翼形成以采摘、垂钓、健身、体验与观光为主的城郊乡村游产业片区。
在产业发展上,通过产业发展引导产业扶贫规划为双轮驱动,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绿色农业 ,二是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等新兴产业,三是积极推进城郊乡村旅游。
在公共设施上, 规划在傍山新居新建一处社区服务中心,其中包含:村委会、电商服务站、老年活动室、卫生所、农家书屋等功能。保留现状古坊小学并对其进行扩建。在傍山新居新增一所幼儿园、一处8室幸福院,在腰寨脑小组设置一处娱乐康体中心。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系统。
在道路交通上,逐步优化通往联丰村的道路,拓宽现状道路和村庄内部支路,沿古坊河增加郊野绿道,营造休闲、宁静、创意的乡村生活体验线路。同时美化河渠,绿化提升。
规划对给水、排水、电力、电信以及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提出通过生态稳定塘等绿色技术处理污水。
2.集中建设点详细规划
建设点详细规划包括河畔新居、傍山新居及腰湾建设点等三处主要集中建设点和现有村庄的整治等内容。
在功能布局上,规划将集中建设点划分为入口区域、农家体验区域、时令采摘区域和果业观光区域四个功能区,并对各个分区给予详细的分区建设指引。
在村庄整治上,采用刷白,墙裙加灰色腰线屋顶分割线等平价方式整治建筑。周边场地设置休闲条凳、花箱,水池边采用木格栅篱笆围合,水池种植荷花,池岸种植柳树,杨梅,在现有的小游园设置健身设施及种冠副较大香樟。
在乡村旅游上,规划提出建设农家乐、垂钓园、荷花池、民俗广场、四季采摘园等。利用原有池塘设置荷花池、垂钓池,木栈道和休闲茅屋,为游人提供一处远离城市喧嚣,赏景、放松的场地。
四、创新特色
特色一:尊重自然,打造精品生态文明乡村。
古坊村自然环境优美,田园风光秀丽,规划充分尊重现有的地形地貌,注重对农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原有的池塘全部给予保留,将其融入到规划设计中,设置荷花池、垂钓池,木栈道和休闲茅屋的景观元素,并在现状地形的基础上,选择适宜建设的地点进行住宅建设,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充分地尊重。同时,注重对农村生活方式的延续,将居住空间、公共空间和景观空间的有机融合,使之形成一幅生态、自然的乡村画面。
特色二:融合发展,开创产业发展新模式。
依托形成连接月亮湾新区的4.5公里生态休闲通道。依傍美丽的河道绿化带,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利用古坊村田地,逐步形成以 “有机蔬菜、有机鱼、有机肉牛”产业为主导,南北山地重点发展观光果业,形成“绿色有机,百果飘香”产业格局。
打造以农业观光、旅游接待、户外拓展为依托的农村旅游产业。以古坊河为核心纽带,贯穿古坊村东西,连接月亮湾及北部延伸至主城区。利用沿河两岸耕地及水域,发展三元互动的城郊乡村游。
特色三:配套完善,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从长远打算,采用社区式的设计手法,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服务设施,合理配置社区服务中心、康体中心、诊所、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打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保持乡村文化及生态景观,为城镇居民预留休闲、度假福地,主动融入到城镇发展中,形成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
特色四:绿色发展,采用绿色生态新技术。
1.积极推进绿色生态的产业,组织建设光伏发电设施,采用光伏电板取代传统屋顶,实现电力自给、绿色环保的电力系统。
2.运用绿色建筑设计手段,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村民住宅采用绿色农房设计,扭转村民观念,挖掘本土材料,打造低碳农村。
3.运用生态化污水处理技术,建设稳定塘污水处理设施,通过人工功能性湿地的方式,解决农村水体污染问题。
4.制定“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体系,积极探索适用于农村地区的垃圾分类收集方式,有效提升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率和无害化处理率,美化村庄环境。
五、实施情况
1.乡村自然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通过规划的有效指导,建设点原有的池塘得到了完整地保护,形成了靓丽的滨水景观,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建筑依地形而建,保持了原有的地势坡度,保证了自然环境的完整性。
2.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建设完成了河畔新居、傍山新居等建设点,设置了完善的商业、医疗、娱乐等配套设施,同时,整齐划一的新房沿用了丰富的客家建筑元素,极具文化特色,乡村风貌极佳,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3.配套设施得到了较好的完善
村组的道路和市镇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完成,并建设完成了社区服务中心、商业服务中心、全民健身中心、村民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服务配套设施基本成型。
4.景观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根据规划,将原有的池塘融入景观环境中,花堤、荷池、景墙、竹林等景观元素的实施,营造了内容丰富的滨水景观环境,形成了一道靓丽宜人的乡村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