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赣州市委党校瑞金分校规划与建筑方案
项目名称:中共赣州市委党校瑞金分校规划与建筑方案
项目地点:赣州瑞金市
用地面积:55541.00平方米(83.3亩)
完成时间:2018年4月
委托单位:瑞金市洪都市政管理有限公司
主要参与人员:张春明 吴冰花 王朝坤 郭家翰 张湲旭 曾丽娟
一、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党的十九大之后,突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线,中央提出要大规模培训党员、干部,大幅度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党员、干部培训要注重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和红色基因教育。自2005年延安、浦东和井岗山等三所国家级干部学院建成,从2007年到今年这10年间,陆续有湖北红安、福建古田、贵州遵义、河南大别山等一大批地方干部学院建成,西柏坡、广西百色、江苏淮安、江西上饶等地也在筹建当中。
在这样一个历史发展的新时期,瑞金干部学院(中共赣州市委党校瑞金分校)作为宣传展现红色样板的重要载体,其所担负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功能,将为全国各地党员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军队院校干部进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一个良好平台,对于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必将在推动瑞兴于经济试验区振兴发展和瑞金红色旅游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前来培训的党员干部每年呈几何式增长,学院教学场所不足与需求剧增的矛盾日益突显。在此背景下,经市委市政府决定,拟扩建学院。
2.工程概况
(1)基地区位
项目位于瑞金市城西,现323国道北侧,沙洲坝红色景区西南侧,距瑞金市政府约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学校距瑞金西高速出口约8公里,经206 国道可直达瑞金,火车站和瑞金机场,动车可直达深圳、上海、南京、厦门、福州 ,交通便利。项目西临中共中央政治局旧址,位于规划生态绿地的腹地位置。
(2)用地规模
项目规划总用地119359.43平方米,约合179亩。其中,建设用地(教育科研)55541.00平方米(合83亩),生态绿地63818.38平方米(合96亩)。
3.上位规划
(1)《瑞金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空间结构:“一轴一带五片区”,项目位于五片区中的城中片区西部。城中片区规划为城市综合片区,以生活居住、行政办公等功能为主。
(2)《瑞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项目西侧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局、东侧中革军委等旧址均为国保单位,须严格按照保护范围、建控地带、环境协调等“三线”界线实施分级保护。
二、总体规划
1.建设目标: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干部学院
2016年8月6日,学院向市委市政府呈报《201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市委主要领导作出批示:“利用好瑞金红色资源优势,把瑞金干部学院办成全国有影响的干部学院”。为瑞金干部学院的建设发展提出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2.规划理念
根据建设目标,结合自身资源秉赋,规划提出两大设计理念:
理念一:院景共生
红色资源是学院有别于其他地方干部学院的最突出的优势。规划融合中央政治局、中央统战部、团中央、红军总政治部、中央军委等革命旧址,整合场地周边古树、水塘等景观资源,形成 “院中有景、景中有院”的良好空间格局,充分彰显教学特色,实现学院与景区资源共享共生。
理念二:礼序传承
孔子有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对称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美的最佳表现,蕴含着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礼序。结合地形地势,设计总体以“中轴对称”原则布局,重现中式建筑堂正对仗的空间秩序,打造庄重浑厚的学院气质。
3.设计策略
为保障设计理念的实现,规划制定三个设计策略:
(1)协调策略
举措一是对接规划部门,协调主入口对外交通。将进入学院的末端支路继续向北延伸,打通 323 国道与长征大道的联系,形成路网,提高交通通达性,同时,学院正面获得面向城市的界面,形象的展示得以实现。
举措二是对接景区,协调跨地交通。在项目用地南侧,重新规划步行道连接两处景区,解决现状景区步行道对项目用地的割裂问题,保障项目用地的完整性,方便学院管理运营。
(2)保护策略
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局等两处旧址与项目建设用地毗邻,设计严守保护范围、建控地带、环境协调等界线,制定分类措施,对国保单位实施“三线”分级保护。
(3)本土策略
一是本土建筑形式的提炼。瑞金民间建筑属典型的客家风格,重檐双坡顶这样一种屋顶形式,在瑞金当地民居以及革命纪念遗址的部分建筑中都普遍存在,方案将这一屋顶特色元素,在宿舍区、教学楼区等次要体量中继承使用。食堂、报告厅、综合楼等主要建筑,采用了传统的歇山顶屋顶形式,体现出更高层次的传统礼序。
二是本土建筑材料的运用。当地传统建筑外立面材料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土黄色的涂料,本案设计中主立面材料的选择,表达了对本土建筑的一种传承;另外,当地特有的红砂岩,在传统建筑中,广泛的使用在门窗线脚等装饰部位,我们在方案中也积极的回应了这一特色,作为红色圣地的瑞金,红砂岩这一材料的使用,也有着深刻的寓意。
4.总体布局规划
(1)空间结构
落实“院景共生”理念,设计采取统筹规划的思路,将景区统一纳入规划,打造完整的功能格局,形成“一轴连五点,两带融三区”的空间结构。
“一轴”,为东西向连系三个片区、五个空间节点的空间序列轴;
“五点”,自西向东,青年团中央局旧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旧址、学院、山体公园、中革军委旧址等5个空间节点;
“两带”,三个片区之间的两条融合带,实现空间、景观、交通诸方面的融合共生;
“三区”,分别为两带融合的西侧景区、学院院区、东侧景区;
(2)运营管理规划
在“院景共生”理念下,既要实现环境与使用的融合,同时也要保障运营管理的相对独立性。规划沿项目建设用地及主入口生态绿地边界设置围墙,方便学院的集中管理;两处景区之间的步行道置于围墙外,保证景区间的开放连接;开放项目东部用地内的生态绿地,与景区形成资源共享区,预留运营弹性,实现“双赢”。
(3)功能分区
落实统筹规划的思路,项目用地规划为综合服务区、室内教学区、学员生活区、职工生活区、运动休闲区、体验教学区等六个片区。
5.交通系统规划
(1)外部交通
通过对接协调规划部门与景区,打通学院末端支路323 国道与长征大道之间的联系,重新规划步行道连接两处景区,提高学院交通通达性,保障景区之间的紧密联系。
(2)出入口分布
基地规划有三个出入口。主入口于原位西移,安排于用地西南侧,通向西侧城市支路;西北侧次入口通向景区,可经贵宾通道通往北侧长征大道,为报告厅主要对外出入口;北侧次出入口直面长征大道,为基地后花园生态绿地的出入口。
(3)内部交通
车行交通:规划沿项目建设用地外围及内部布局网状车行道路,机动车可方便到达每一栋建筑。来访车辆经学院主入口,后勤供给车辆经西北次出入口进入基地,沿学院车行道路,就近进入各功能区。
人行交通:学院内部经车行道划分为三个步行区域,在区域内设置步行铺砖道路,实现办公、教学、生活等各自小区域、小组团内的人车分流。
(4)静态停车
规划在学院主入口景观区规划地面停车场,在报告厅地下室布局地下停车库,同时,利用景区社会停车场为报告厅服务,形成三个较为集中的停车区域,满足外来停车需要。规划另外在综合楼、宿舍总台附近考虑有临时停车位,满足临时停车需要。
(5)消防车道
消防车主要经项目主入口及北侧次入口进入基地,主要车行道路均可利用作为消防车道,满足消防车通行及扑救要求。
三、建筑设计
1.设计原则
(1)提炼运用本土建筑元素,传承地域特征
(2)本土元素现代化表达,体现时代气息
2.建筑形态设计
(1)造型设计
落实本土策略,提炼本土建筑形式。瑞金民间建筑属典型的客家风格,重檐双坡顶这样一种屋顶形式,在瑞金当地民居以及革命纪念遗址的部分建筑中都普遍存在,方案将这一屋顶特色元素,在宿舍区、教学楼区等次要体量中继承使用。食堂、报告厅、综合楼等主要建筑,采用了传统的歇山顶屋顶形式,体现出更高层次的传统礼序。
(2)材料运用
落实本土策略,运用本土建筑材料。当地传统建筑外立面材料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土黄色的涂料,本案设计中主立面材料的选择,表达了对本土建筑的一种传承;另外,当地特有的红砂岩,在传统建筑中,广泛的使用在门窗线脚等装饰部位,我们在方案中也积极的回应了这一特色,作为红色圣地的瑞金,红砂岩这一材料的使用,也有着深刻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