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河套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11-22 11:34:42 被阅览数: 5841 次 来源:

项目名称:《赣州市河套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项目地点:赣州市河套老城区

面积:13.26平方公里

完成时间:2017

委托单位:赣州市城乡规划局

主要参加人员:韩高峰、王立新、张小金、黄  敏、张  潋、温  泉、何  炜、罗中亮 、盛志文、刘远飞、尹  

     

      一、规划总则

   规划编制目的

1.落实《赣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以下简称《都市区总体规划》)、《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纲要》、《赣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6-2020年)》及各专项规划提出的相关要求与内容;

2.通过对河套老城区功能定位及规划布局的重新梳理,缓解和释放老城区的城市建设及发展的压力,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宜居宜游宜养”的历史文化名城及区域性旅游目的地;

3.指导规划范围内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建筑方案设计,以及为河套老城区建设管理提供直接依据。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赣南大道以西,章、贡两江围合的区域,规划用地面积约为13.26平方公里。

二、发展定位与发展规模

发展定位

河套老城区的发展定位为:宋城文化旅游核心区,环境品质宜人、配套设施完善的历史文化名城。

)规划目标

1.社会发展目标

和谐——工作生活舒适、人际关系和谐的环境

高效——交通体系便捷高效

向往——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2.空间发展目标

——有机组织城市主要功能,落实各项用地;

——形成紧凑、协调的空间肌理;

——充分挖掘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特色,实现“绿水环城”的独特风貌;

——建立顺畅的交通体系和高标准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保障城市的高效运行规划策略

发展策略一:产业发展——活力再造,老城复兴

发展策略二:功能配套——控制疏解、提升引进

发展策略三:土地使用——功能复合、高效利用

发展策略四:道路交通——便捷高效、系统完善

发展策略五:环境品质——环境宜人、品质提升

发展策略六:特色风貌——风貌协调、整体控制

发展规模

1.人口规模

规划河套老城区人口规模为28万人。

2.用地规模

规划河套老城区总建设用地面积为1326hm²。

三、用地布局规划

规划结构

规划河套老城区的空间结构为“一带、两轴、两心、六片”。

“一带”:是指沿章江、贡江形成的沿江旅游休闲带。

“两轴”:是指依托红旗大道、文清路及东阳山路形成的两条发展轴,其中红旗大道为主要的功能性拓展轴,文清路及东阳山路为主要的文化展示轴。

“两心”:是指依托历史城区及南门口形成的历史城区旅游核心及南门口商业中心。

“六片”:是指依据河套老城区不同的区位、功能及特征划定的六大功能片区,分别为历史文化展示区、传统商业综合片区、文创产业发展综合片区、景观休闲综合片区、城西生活居住片区及城东生活居住综合片区。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建成适应河套老城区总体发展、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道路系统。

2.保证河套老城区与区域性重大交通枢纽衔接顺畅。

3.创造安全、便捷和舒适的交通环境,实现综合交通的协调发展。

快速路网规划

规划河套老城区形成两条快速路。分别为文明大道快速路及赣南大道快速路。

)道路交通规划

1.道路交通结构

规划河套老城区路网形成“两横四纵”的路网结构。

“两横”为文明大道和红旗大道;

“四纵”为赣南大道、西桥路—文山路、文清路—东阳山路和八一四大道。

五)公共交通体系规划

形成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速公交”的区域全覆盖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公交线路总长60.8公里,公交路网密度为4.59公里/平方公里。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1.绿道慢行系统

河套老城区内建立“一环多节点”的城市慢行绿道系统。

1)一环

沿着章江、贡江两大水系和赣南大道(河套老城区段)周边绿地 ,建设一条长约16公里的区域慢行系统。

2)多节点

以河套老城区内滨江公园和历史文化街区为慢行交通节点。通过规划的一环串联沿江的龟角尾公园、八境台公园、东河公园、赣州市民公园和渡口公园等慢行走廊上各种人流聚集点,形成慢行专用路与居民休闲健身无缝衔接的慢行交通系统。

四、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

规划目标

规划河套老城区构建“体系明确、方便快捷、宜居宜游宜养”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构建等级分明、体系明确的公共服务设施;

2.形成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3.打造“宜居宜游宜养”的公共服务指标体系。

五、绿地与景观体系规划

)规划目标

目标1:达到500米半径绿地全覆盖的标准;

目标2:重点保护现状“三江六岸”的山水格局及城市印象。

)规划原则

1.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山水相依的原则。

2.因地制宜、均衡分布的原则。

3.体现地方特色文化的原则。

)规划结构

规划构建“一环、三廊、多点”的绿地系统结构。

一环:以章、贡两江及古城墙为纽带,严格控制沿线的绿地空间,串联若干绿地节点,形成环绕老城区的绿色生态项链。

三廊:结合红旗大道、文明大道、文清路-东阳山路线性通道,链接老城区内的主要公园和零星的绿地,形成三条主要的绿色走廊。

多点:以龟角尾公园、南门口广场、栎木坑公园、天竺山公园等开敞空间节点,多个街头绿地及公园绿地为基础,强调绿地空间的均衡。

)绿地及景观系统布局策略

1.加大绿地密度

增加老城区街头绿地、公园绿地数量,引导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鼓励高校、单位内部绿地对外开放。

2.强化滨江绿环

规划以章、贡两江以及古城墙为依托,强化滨江绿环的建设,保证滨江绿地腹地的宽度和延续性,同时加强绿地向城市空间的渗透。

3.提升绿地品质

各绿地应通过精心的平面、空间、植被、小品设计,提升绿化空间的环境品质;结合历史文化资源,赋予绿地一定的文化内涵,提升空间的文化品质。注重公园绿地的人性化、特性化的设计,处处体现对老人、小孩的关怀和照顾。

六、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历史城区保护

赣州历史城区的保护框架为:“一城、一带、四区、六街、三十二点”。

“一城”:为城墙及其遗址范围内的历史城区。主要是保护古城的格局、形态,以及控制整个古城的风貌景观。

“一带”:为现存城墙带。规划通过绿化带的衬托和控制来突出古城墙,同时可以改善古城环境,美化古城景观。

“四区”:为位于历史城区内的四个历史文化街区。分别为南市街历史文化街区、灶儿巷历史文化街区、姚衙前历史文化街区和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

“六街”:包括以传统 “六街”为核心的街道格局。这六条街为阳街、横街、阴街、斜街、剑街、长街,对应到现在的街道为文清路、南京路、章贡路、中山路、阳明路等。

“三十二点”:为历史城区范围内的29处文物保护单位和3处不可移动文物。

第七十条 历史文化街区及传统风貌区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措施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城市紫线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保护。重点保护街区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生活延续性。建筑主体采取分类保护的方式,对不同建筑采用保护、修缮、改善、整治等措施,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的体量、风格、色彩、高度等应与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相协调。新建建筑应采用小尺度、镶牙式方式,地段内历史街巷不得拓宽。传统风貌街区的保护要求可参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要求。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划分为两个层次: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传统风貌区划定建设控制地带。为充分利用赣州古城四个历史文化街区及两个传统风貌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可持续性的保护,本规划将其调整为商业用地,并制定不同的主题及功能业态。

七、旅游体系规划

发展目标及定位

与水东组团、水西组团等区域联动发展,融入区域旅游发展格局,串联区域主要旅游景点,打造赣州都市区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片区,展示多元文化的旅游核心区。

)旅游发展总体布局

规划老城区整体形成“两带一区”的旅游空间结构。

“两带”:即依托章江、贡江、赣江等优质的水上风光,结合沿岸古码头建设形成的三江六岸水上观光旅游带;依托河套老城区内的旧工业遗址建成的创新创意文化休闲旅游带。

“一区”:即依托赣州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的赣州古城文化旅游体验区。

制率不低于34%。

1.png2.png3.png